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,人生和中国历史上那点风云,打了个照面。你说她传奇吧,倒没太多让人拍桌子的事;说她平凡吧,一身经历也算够曲折。倒霉和坚韧粘一块,最后倒是养出了中国历史上一号人物。咱们不兜圈子,直接上正菜。
话说王采玉出生在1863年的浙江奉化,本来家境还算厚实,过日子也算安稳。可惜老天爷没给她太多好好喘气的机会,十八岁头上一场变故,父亲说走就走。家里倒了大梁,兄弟还小,母亲成天以泪洗面,王采玉一下子成了顶梁柱。大户人家门面还得撑,日子却越来越捉襟见肘,那种拧巴劲儿,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。
家里缺钱,娘亲急着把她嫁出去,说白了就是走传统路子,找个婆家给女儿谋安稳。于是王采玉嫁入当地竺家,看着风光,琢磨着能翻篇。结果风光里全是风雨,丈夫脾气大得像台风,家里亲戚也一个劲地使绊子。她左手撑婆家,右手管娘家,过得那叫一个憋屈。说白了,完全没有女主人的待遇,活得还不如一个伺候人的。
撑了两年,能忍的都忍了。王采玉怀孕了,可惜孩子没能活,丈夫也染病去世。竺家人甩锅快得像杂技,都说她命硬克夫克子,流言蜚语跟着阴影。让人憋火,也没法辩解。王采玉被逼到绝路,干脆剃发出家,就算躲进庙里清净一下,谁知道还有多少后遗症。
但庙里也不是避风港,亲戚看不得她真成了尼姑,于是劝她还俗。没两年,堂兄王贤东找到她,说蒋家有个好机会。蒋家的盐铺老板蒋肇聪是个丧偶的,家里等着她去当女主人。王采玉心里其实没啥把握,家人一把鼻涕一把泪,她架不住亲情,最终还是还俗,二十三岁嫁进了溪口蒋家。
蒋家这桌饭,真没啥盛世美颜,柴米油盐,一地鸡毛。老公蒋肇聪,说不上有钱,但做人踏实,做生意也有点靠谱。王采玉算是找到了能安身的地方,日子过得虽然平淡,但总算没什么磕巴。顺顺利利一年多,生下了蒋瑞元,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。这孩子一出生,家里的气氛就变得踏实了些。蒋肇聪性子稳,王采玉干活麻利,就是生活本身还有点刮风下雨。
谁能想到,等孩子稍微大点,蒋肇聪就生病过世了。1895年这个冬天,对王采玉来说是第二次天塌。蒋家缺男人,生意熬不住,债务也多。王采玉硬着头皮扛了下来,算着每分钱,卖掉部分家产,就是不认输。这时候,外头的闲话又泛滥起来,说她是扫把星,说她命硬。大家嘴碎得很,谁都愿意落井下石。
日子再难,也得过。王采玉带着蒋介石,过的是苦日子,钱紧得要命,有时候连饭都不知道怎么做。蒋介石从小就挨了不少窝心事,想不明白自己家为什么被大家嫌弃,心里别扭。母亲王采玉从来不是多说话的那种人,嘴上不安慰,手上却一直在做事。蒋介石看在眼里,学在心里,后来遇到啥事想放弃的时候,山重水复也没低头,估计是跟母亲学来的。
蒋家盐铺慢慢营收越来越难,王采玉有时候只能守着没多少财产,就是靠咬牙。蒋介石小时候读书也不顺,被人排挤,老被骂沙皮狗(当地骂人的话,意思是命硬、吉利不到)。母子俩一起闷头熬,有时候蒋介石想告到县衙,都被冷处理。王采玉的态度也是无奈,没办法,只能一边撑家,一边教儿子忍耐。
蒋介石终于长大了点,王采玉挤出最后的积蓄,送他去日本留学。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,蒋介石一人背起行囊出门,王采玉心里一阵空洞。她不善表达,不舍也不说出来。蒋介石明白,母亲这种“佛系”教育,就是别把自己活成井底之蛙,有野心就得走出去。
说王采玉影响了蒋介石,也不全是夸她。她能文能武,能忍能熬,性格里既有冷静,也有坚硬。蒋介石后来的很多决断、狠劲,大概都是家里逼出来的。王采玉因为生活苦,性格干脆偏硬,很少细腻关怀,蒋介石性格里那点不安和敏感,估计也是家教出来的。有人觉得她过于刚强,也有人觉得她是“命苦”的代表。大众评价乱成一锅粥,谁都不可能说清楚。
如果说王采玉人生有什么高光,多半就是把蒋介石养出来了。她的一生从来就不顺心,打小就扛苦难,从竺家到蒋家,磕磕碰碰,生活没给她太多时间喘气。即使最后蒋介石有了出息,外头的人评价依旧褒贬不一,有人说她厉害,有人说她妨主。但她很少用嘴巴回应,选择用实际行动活着。
讲真,王采玉不像电视剧里那种操纵一切的女主人,也不是什么软弱好欺负的角色。她生活里并没有什么大的“主角光环”,但现实让她不得不强。日子一天一天过,王采玉没有闲心唠叨,就是咬紧牙关,把家往前赶。蒋介石能成,和她的影响脱不开。母子之间也有矛盾、误会,并不是一路顺风。
等到蒋介石出人头地,后人回头看王采玉这一生,有时只看到她的苦。有的人同情,有的人指摘,还有的干脆说她“扫把星”体质。其实这些标签都有点儿生拉硬拽。王采玉的人生,就是活在纷杂里,外界很少有真正支持她的人。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没有什么意义,只是出于责任,一遍遍地扛。
王采玉五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,没能看到蒋介石真正走到高处。她的一生,像梅雨季里反复地下的雨,没什么大起大落,只有反复的坚持。那些日子堆在柴米油盐里,既有压抑,也有几分倔强。她不是英雄,也不是反派,更不是什么灾星。她身上的韧劲,不属于谁的一部分,是她自己活出来的。
有人说王采玉的经历没什么大意义,其实很多普通人都活得差不多。真正让人记住的,是她在困难里没有彻底放弃,是她给了儿子“能扛能忍”的气质。王采玉不懂大道理,也没什么远大抱负,但她活得无愧于心。
终究,王采玉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。日子苦,她也没想过逃。有人在街头巷尾说她不好,她也不辩解。就像江南的雨,落了又落,还得自己撑伞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国汇策略-广州股票杠杆配资-江西炒股配资平台-配资世界门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